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7|回复: 2

质疑救人比“见死不救”更可怕,户外也是如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3 14: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or ''}
      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肇事司机逃之夭夭,随后女童被另一辆小货车再次碾压。长达7分多钟的时间里,共有十几个人从她身边走过却不肯伸出援手,直到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出现救人。陈贤妹的儿媳对记者说,她听到有人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不由感叹“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10月17日《广州日报》)

      “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一句简单的反问,却饱含了许多的无奈与辛酸。可以说,当今社会上发生的各种行人冷漠、不伸出援手的事例,或多或少受到曾一度沸沸扬扬的“彭宇案”的影响,事实上类似的事件至今仍在不停上演。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江苏如皋市公交车司机殷红彬主动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却被老人诬陷是他撞的,好在公交车装了视频监控,否则任凭司机有一千张嘴也无法说清。在“好人反被诬”几乎呈现“常态化”的当下,路人“见死不救”固然有人情冷漠的原因在内,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敢救、怕惹祸的心理在作祟,这与不健全的法律保障有莫大关系,救人者如果自己没有充分证据,就有可能面临“被诬”的境地,如此一来,还有谁敢轻易施以援手?

      如果说“见死不救”的做法尚且值得争议,那么对于救人者却被质疑“想出名”的说法就显得不可理喻,甚至是非正常人的思维。试想在路人纷纷冷漠的情境下,一名58岁的拾荒老人不顾一切地救人,其善举不但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褒奖,却反过来受到质疑,被认为是“想出名”,不仅让救人者及其家属陷入失望和痛苦之中,更是对类似救人行为的极大打击。姑且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延伸下去,那么一名拾荒老人救人到底想出什么名呢?是不是救了人就能改变生活现状,从此不用再拾荒?或者说救人出名后成为“英雄”,从而获得政府优厚的物质奖励?很显然,作为一名拾荒老人,在遇到两岁女童被车碾压的突发事件时,根本没有时间容许她产生这些想法,只是作为人性最根本的善举实施救人,况且在她有限的知识里也许还不知道“炒作”为何物,却被人为地贴上了“想出名、炒作”的标签。退一万步说,即使救人的善举是“炒作”,我倒情愿这样的“炒作”越多越好,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去做,这个社会的善行无疑会越来越多,因为在善意的“炒作”与挽救生命面前,彰显的是最朴实的人性关爱之美。

      事实上,在公众的眼里,拾荒老人陈贤妹的举动只是单纯的救人,她的善行不仅值得尊重,而且也让那些流言蜚语不攻自破。尽管认为救人“想出名”的人毕竟是少数,但这一现象却不容小视,在一定程度上,质疑救人“想出名”远比“见死不救”更可怕,它折射的或许才是某些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我们在呼吁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也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因为只有从根源上给予公民更多的法律保障,才能让更多的善举无所顾忌,进而释放每个人心中的善良。

{ or ''}
发表于 2012-1-5 23: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

{ or ''}
社会影响了人,人心冷漠了
{ or ''}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烟味撩人 + 10 猴仔从未冷漠过。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6 1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or ''}
道德沦丧的年代,单纯的好人实在太少了。更多的好人是被当前社会打击,直到不敢行善。
陈贤妹好像没上过学。所以没被社会熏染的太厉害。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户外救人还是得综合考虑所处环境、周围情况等因素量力而行。
谁都不希望同伴有什么危险。
{ o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旅行者精英群
143645543 周一至周日:不定时通过

徒步网由一群喜欢户外的驴友共同建立的一个驴友论坛。我们推崇自由的旅行方式,用双脚丈量世界!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0-2019 徒步网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徒步网 ||关于我们

GMT+8, 2024-5-6 20:28 , Processed in 0.02175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